供电企业EDM应用案例

  为解决供电企业管理中图纸资料与实际不符情况,绍兴电力局和御云科技合作,借鉴制造行业在产品(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上的成功经验,以电子流程控制为核心理念,编制了一个全新的符合供电企业特点的工程数据管理系统,并全面投入了实际运行。



 




一、项目实施的背景

  地市级供电企业管理的主要是500kV~35kV电压等级的变电所和线路,主要职能是负责这些设备的运行维护。企业一般积存有大量的设备图纸资料,这些图纸资料是企业在设备维护、技改、设计、预算、施工等工作中重要依据,是供电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

 

  供电企业设备种类众多,管理分工复杂,图纸管理的主要特点是以工程为单位,图纸数量多,种类多,专业多,以往企业图纸资料的管理多采用条目管理的方式,由于对图纸更改内容缺乏统一的版本控制模式,经常出现图纸资料与实际不符情况。随着近年来电网的高速发展,“图实不符”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设备运行和维护效率,企业亟需一个规范的、现代化的图纸管理系统,以适应管理进步的需要。

 

  绍兴电力局是国内电力行业首家“国家一流供电企业”和“国际一流供电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一直是绍兴电力局不断发展的重要经验,企业计算机管理水平有扎实的基础。基于上述情况,绍兴电力局决定借鉴制造行业在产品(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上的成功经验,采用专业的产品(工程)全生命周期系统,探索供电企业输变电工程数据管理的新途径。

 

  经过多方调研,绍兴电力局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了清软英泰做为该项目的实施合作伙伴。2004年6月“绍兴电力局工程数据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绍电EDM系统)项目正式启动,经过调研评估、项目开发和系统测试,2005年6月项目上线试运行,10月项目通过合同验收评审,正式投入运行。
 




二、系统简介

  1、系统目标

  绍兴电力局工程数据管理系统要实现的目标是“图物相符、便于检索、易于追溯”。通过系统实施,解决供电企业以工程(输变电工程)形式组织的各类图文档管理。其管理功能分为:图文档录入管理,图文档竣工审批过程管理,图文档分类编号档案归档管理,图文档检索查询与浏览管理,图文档统计报表管理,图文档更改版本管理,权限管理(分为静态管理权限和流程动态权限),工组流管理,与OA/SAP的集成管理和图文档的WEB查询浏览功能等。

 

  2、系统软件体系结构

  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这种体系结构与传统的客户/服务器(C/S)模型和基于Web的浏览器/服务器(B/S)模型不同,它是一种包括客户层、中间层和数据访问层(企业信息访问层)的多层结构。

 

  中间层被分为业务界面层(表示逻辑层)和业务逻辑层,这种分层方法可以将企业业务逻辑与客户视图分开,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应用系统的扩展性、健壮性和可维护性,使得开发者能迅速改变原有的企业应用逻辑,并将新的应用系统插入到该平台中,从而使得企业能适应迅速发展的业务环境。

 

  3、系统应用体系结构

  (1)服务器端维护定制子系统

  维护定制子系统是企业整个系统得以个性化、客户化应用的源头。主要负责工作流模板定义、组织结构定义、用户权限定义、业务数据定义以及工作流调度与指派等系统初始化设置,使得整个系统得以正确运行。

 

  (2)客户端办公子系统

  客户端办公子系统是企业整个业务实现的主要窗口。主要负责CAD图纸(批量)转入、工程纸质文档(合同与证件)原件的扫描等输入,图档的审批流转过程管理(系统核心功能之一),以及档案归档管理(档案的分类分卷、档案全索引目录编制与打印、档案借阅管理等)和各处室与生产部门对工程竣工资料的检索浏览、更改、套用与统计等工程数据再利用管理。

 

  (3)服务中心子系统

  服务中心子系统提供重要的辅助功能,是系统正确、安全使用的保证。主要提供授权License服务、消息服务中心、日志服务、工作流监控以及系统的自动升级等功能。

 

  (4)WEB查询子系统

  异地用户通过WEB查询系统,进行各种图档资料的网上查询浏览及利用。

 

  (5)系统集成服务

  鉴于绍兴电力局Notes平台的OA系统使用比较成熟,系统放弃了原有的消息工具,通过OA的Email机制向Notes发送邮件进行提醒,实现与OA系统的集成。在与企业ERP系统的集成上,系统通过集成SAPPM模块的信息,进行设备资料与设备的关系维护,用户通过集成EDM接口程序来查找相关设备资料信息。

 




三、系统的主要特点

  1、树型结构的工程数据逻辑组织方式

  在EDMS系统中工程数据分为工程对象、图纸对象、文档对象、分类目录对象、设备资料对象和档案条目对象。工程数据组织的树形分类结构如下图所示:

 

  采用这样的树型组织方式,设备图纸资料组织层次清晰,关联关系合理,查找和管理数据非常直观方便,符合供电企业传统的生产管理逻辑,便于生产人员快速熟悉接受。同时这样的管理方式,使得供电企业图纸档案条目第一次实现了树形逻辑层次展开。

 

  2、以流程控制为核心的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

  要实现“图物相符”的核心环节就是对工程图档进行全过程电子流程控制。通过系统业务流程的定制实现从工程立项、批复、设计、施工到最后工程的竣工、投产后对图档的更改管理,完成项目中间具体实施阶段,贯穿企业各部门的控制管理。通过流程管理,实现对各环节的痕迹管理,有效保证竣工数据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通过对企业现有业务流程的分析和优化,项目最终将通过EDMS系统实现两类工作流程:新建/技改/技扩工程工作流程、工程投产后图档的更改打印流程。工作流程的原则为“以工程主管单位作为图档数据的源头,以生技处作为技术主管,以各生产部门作为执行单位”。以下是新建/技改/技扩工程工作流程设计原理图。

 

 

 

  根据这个原理图,企业专门制定了系统实施管理规范,按步骤对各部门在流程中的职责分工加以明确。以本流程中为例,生技处的职责如下:

 

  根据以上原理图,系统后台的流程控制图(局部)如下:

 

  3、多层次的数据安全机制

  系统的数据安全性通过加密,认证,授权和可靠性等几部分来共同保障。从应用来说,以角色和数据类型为核心的权限控制。从技术来说,使用三层防御体系和独有的加密技术以及应用服务器的服务设置来防止蓄意攻击和窃密。

 

  授权控制:可通过人员/角色的权限分配,对某一类的对象的访问进行控制。不同的角色拥有不同的权限,操纵不同的对象,或者是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访问权限。通过安全级别,对该角色所能访问到的该类对象进行进一步的过滤。通过对具体对象实例的访问权限设定,对该实例的访问进行控制。

 

  认证控制:通过计算机网络——NT主域——数据库的三层登录机制,对登录的用户进行限制。


 

  可靠性:系统强调的单一数据源,为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必须通过有效的控制,Check-out、Check-in、冻结或锁定等方式在系统中作了大量的应用。

 

  4、全局应用可扩展性

  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工程数据管理和流程应用的可扩展性,确立了“先工程数据管理,后项目流程管理;先全局通用应用,后各部门特殊应”的数据“类”管理原则。系统管理员通过系统的企业应用模型定义工具,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不断的对后续对系统应用进行二次优化与扩展,不仅可以增减管理的数据类,还可以调整数据类的属性定义和权限划分,而入保持了系统的与生产实际的同步发展。
 




四、系统的运行情况

  在EDM系统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本着“领导挂帅,充分合作,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不断改进”的原则,将EDM项目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经历了需求分析、模拟运行、全面运行三个阶段,系统自2005年6月投入试运行以来,C/S系统流程控制、查询、系统集成等功能,B/S系统登陆、查询、下载等功能均表现正常,系统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目前系统管理的工程、图纸和档案条目对象逐步增加,其中带源文件图纸对象已达1万余个,档案条目达10多万条,系统的作用正在生产实际中逐步显现。

 

主要用户认为系统具备了这样二个特点:

 

  一是流程控制准确

  系统根据企业实际,设计的“新建工程验收流程”、“技改工程验收流程”、“图纸改错流程”等控制流程,可以策划和有权限地干预或调整设计、校对、(会签)、审核、批准等各环节的相互关系,同时实现了在线监测流程的进展状态。通过流程控制和版本迭代控制,系统保留了图纸更改的一系列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记录设备的维护更换情况,也是重要的档案资料,系统对这些信息实现了合理规范的定义、保存和管理。

 

  二是检索浏览方便

  系统以变电所、线路工程为单位,在符合生产管理和档案管理要求的分类、立卷、编目等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具备方便快捷的查询方式。用户可以借助客户端或网页方式,通过权限控制,具备图纸(档案)借阅、上传、下载、检入、检出、浏览等功能,有效地节省信息查询时间,提供了工程人员远程检索图纸信息的通道,从而充分提高图纸(档案)及信息再利用率。此外,系统与SAP系统实现了数据链接和交换,为今后统一管理电子设备资料打下了基础。
 




五、结语

  通过绍电EDM系统的实施,我们认为供电企业要管理好工程图纸与各类技术资料的核心是控制好数据处理流程即:用流程控制和记录工程的图纸与技术资料的全生命周期。同时要把系统运行提高到企业全局的高度,协调好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杜绝工程图纸、设备资料等在系统外流转,是系统成功运行的关键。

 

  在系统的推广应用阶段要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充分掌握与利用好英泰工程数据管理系统的平台性与可扩展性。首先解决全局性的数据管理,然后解决各部门级的数据管理;首先解决工程数据管理,然后解决项目与流程管理(即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实际应用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利用系统的可扩展模型定义工具优化与定义企业应用模型,这是系统得以最终成功应用的关键。